中行调整活期理财产品发行策略吸引投资者回流
根据汇率平价,两国利率之差等于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之差。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会流向利率高的国家赚取利差,但由于涉及的国家不同,也要考虑汇率变动的风险,中行本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一方面是由于市场资金预期年化增加利率中枢,另一方面可能是中行调整了本期理财产品的发行策略,更加注重通过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来吸引理财资金。
USD加息后,全球金融都受到了影响,但中国有防火墙可以抵御。首先,跨境资本可能再次流出。今年三季度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状况有所改善。非储备类金融账户已经逆转,银行结售汇和涉外收付款全部转为顺差,结汇汇率也超过售汇汇率。美联储再次加息后,美元将继续处于牛市周期,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中国的逐利资金和热钱会流出,资本外流的情况会再次恶化。
根据汇率平价,两国利率之差等于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之差。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会流向利率高的国家赚取利差,但由于涉及的国家不同,也要考虑汇率变动的风险。这是传统费率平价的内容,没有考虑期望函数。事实上,利率调整的预期也会影响这一作用渠道。当一种货币有升值预期时,就会打破原有的汇率平衡格局,资金也会流向国内,从而导致这种货币的即期汇率上升。
有亏损,是不保本的货币基金。但在目前的市场中,货币基金亏损的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货币基金运作的日收益率不同。相比之下,日收益喜忧参半,收益率略高于6%,余额宝略高于理财。这个数字说明不了什么,因为一直在变,很可能过几天理财就超过余额宝了,或者某个阶段某个品种更高,另一个阶段另一个品种更高。
一般情况下,货币基金保持在比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高10%左右的水平。2013年,货币基金有较高的回报表现,比活期一年期定期存款高40%以上。主要是因为市场流动性紧张,抬高了各种固定收益投资工具的收益率。一旦市场流动性有所缓解,货币基金将面临收益率下降、吸引力大幅下降的局面。一般来说,各种宝的投资应该是同质的,投资者有不同的选择。
中国银行目前的理财产品怎么样?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吗?中国银行目前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一直处于中下水平,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小,明显低于工行和交行。但最近几个月,中国银行的活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却随着资金面的收紧而突然提高,在国有银行中排名第一。中行新发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一直保持在5%以上。
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吗?上月中行活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达到5.16%,分别比金牛银行综合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指数和国有大行指数均值高出16BP和37BP。从预期年化预期收益高的产品数量来看,10月份超过七成的中行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超过5%。中行本期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一方面是由于市场资金预期年化增加利率中枢,另一方面可能是中行调整了本期理财产品的发行策略,更加注重通过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来吸引理财资金。
自2008年中期票据发行以来,我国信用债市场经历了6年的高速增长,信用债托管余额从当时的8000多亿元快速增长到目前的10万亿元,占比从6.4%大幅增长到32.6%。信用债品种越来越多,定向融资工具、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资产支持票据等。与此同时,我国信用债发行主体的信用资质也随着市场的扩大而下降,中低评级债券占比不断放大,宏观经济下行引发信用事件的概率增加。
我觉得央行这么做是为了宏观调控,也是为了跟随这个市场的宏观经济变化。我个人认为这个措施很好。这也是对平衡市场的巨大贡献。为了平衡市场,一方面要有这样的政策。为了万无一失。我觉得这样很好,可以调节市场的平衡,不会让货币贬值。12月23日,央行宣布,为保持年末流动性稳定,央行今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其中100亿元中标7天期逆回购,1000亿元中标14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分别为2.2%和2.35%,与上次持平。
同时,除了投放量的增加,央行时隔三个月重启14天逆回购,与7天逆回购一起,保障了跨年度流动性的平稳过渡。值得注意的是,本周央行分别于12月21日、22日和23日开展了1100亿元、1300亿元和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分别实现净投放900亿元、1200亿元和1000亿元,三天累计净投放3100亿元,以此计算,12月以来逆回购已经进行了18次。